为“国家账本”点赞——代表委员、专家解读预算报告

日期:2021年03月11日 14:40     来源:财政部网站    作者:    关注:

为“国家账本”点赞——代表委员、专家解读预算报告

   积极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这是今年预算报告的鲜明特点。今年预算报告中的一系列重磅政策,引起代表委员、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

  积极财政政策更有针对性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财政政策精准发力:加强应对疫情财税政策保障,把赤字率提高到3.6%以上,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增加1.6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及时出台规模性助企纾困政策,创造性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凸显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积极财政政策在护航‘六稳’‘六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一成绩的取得并不容易。在财政收入下行时,继续推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需要极大的决心。发行抗疫国债、扩大专项债规模、建立中央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

  据统计,2020年全年我国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超过2.6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达7.6万亿元。谈及减税降费为企业带来的好处,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感受颇深。

  2020年,在经济下行、家电市场萎缩和国内外疫情的三重影响下,海信集团营收和利润却双双逆势增长,创下了历史新高。“去年海信集团增值税留抵退税2.6亿元,享受税费减免4.62亿元,正是减税降费使企业得以轻装上阵。”周厚健说。

  今年预算报告提出,要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并详细列举了政策举措。“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项内容,减税降费政策今年继续实施并做了部分优化,这将使政策更有针对性,政策效果会更好。”杨志勇说。

  “目前,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够牢固,疫情防控还有不确定性因素,财政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积极。积极财政政策已经实行多年,需要‘提质增效’,通过财政收支政策安排的优化调整、财政资金管理方式的创新,更好地体现财政政策效果。所有财政政策,包括积极财政政策在内,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可持续。如果财政都不能正常运行,那么讨论财政政策的效果就是空谈。”杨志勇说。

  今年的预算报告同时提出,将赤字率从“3.6%以上”下调到“3.2%左右”,不再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安排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比上年减少1000亿元。

  “这是综合权衡之后的选择,是2021年财政收入可能较快增长的需要,也是确保财政可持续的需要。”杨志勇说,这使得积极财政政策更有针对性,财政政策更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回应民生期待,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25万亿元,增长1.8%。在超过25万亿元的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等相关支出占了大头,其中,教育支出占1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13.8%,卫生健康支出占7.5%。

  预算报告显示,2021年财政支出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着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资金需求,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杨志勇表示,从支出方向看,今年财政支出主要集中于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保民生、保基层财政运转、化解风险、污染防治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立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预算报告提出,支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等,这为加强原始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等提供了保障。对科研人员来说,这是极大的鼓舞。”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说。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头、起好步,尤其是脱贫后如何持续巩固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今年中央财政对乡村振兴的支持进一步加大,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我们将抓住支持乡村振兴建设的政策机遇,推动毛南族的乡村振兴。”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长黄炳峰说。

  杨志勇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要求,财政收支政策围绕这一要求展开,可以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

  “新征程上,需要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比如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问题。总之,需要政府着力去做的,都是财政收支政策着重考量的。”杨志勇说。

  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

  财政支出既有“保”,也有“压”。今年预算报告提出,为增加对地方的财力支持,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大力压减本级支出,中央本级支出35015亿元,下降0.2%,连续第二年负增长;对地方转移支付83370亿元,比2020年略有增加,剔除特殊转移支付后实际增长7.8%。

  “这种用政府的紧日子换百姓的好日子的做法,可以有效缓解基层财政压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也极大提振了我们基层干部为民服务的信心和决心。”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亮中桥镇东兴村党总支书记吴艳良说。

  基层财力问题受到社会持续关注,资金直达是有效的“输血”机制。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要建立资金常态化直达机制,扩大资金纳入范围,涉及中央财政资金2.8万亿元,基本实现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全覆盖。

  在杨志勇看来,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并且扩大范围,说明资金直达机制探索和试点的有益经验正在被固定下来,体现了财税制度现代化的整体改革方向。

  “原来中央对省一级的转移支付、省一级对更基层政府的转移支付等存在一定的时滞,资金直达机制将使得资金直达需要用钱的单位或地方,让政策效果更快释放出来,大大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他说。

  此外,今年的预算报告提出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加快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流程,加强绩效结果应用,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杨志勇认为,要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把结果应用到资金安排中去,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

中国财经报  记者 张曦文

上一条:年度财政政策执行报告来了,聚焦“更加积极有为”
下一条:州财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支持各县市提前做好202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