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楚雄州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 索引号:czj-/2021-0429015
  • 公开目录:本级财政预决算
  • 发布机构: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 标题:楚雄州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 发文日期: 2013年10月30日
  • 文号:
  • 主题词:

——2011年2月22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楚雄彝族自治州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州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楚雄彝族自治州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州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并请州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在州委的正确领导和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支持下,全州各级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百年不遇特大旱灾严重冲击和“2·25”地震等挑战,克服了通货膨胀预期压力不断加大等困难,全州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财政收支超额完成州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任务,全州地方财政总收入迈上80亿元台阶,达到86.5亿元,为预算数的109.3%,比上年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迈上30亿元台阶,达到30.7亿元,为预算数的111.1%,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8.6亿元,为预算数的110.4%,比上年增长19.2%。

(一)全州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6,979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30,649万元,增长11.1%,比上年决算数增加51,147万元,增长2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4,783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16.9%;非税收入完成62,19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34.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85,786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102,371万元,增长10.4%,比上年决算数增加175,217万元,增长19.2%。

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6,979万元,转移性收入749,92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4,08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3,641万元,调入资金5,331万元,收入总计1,149,968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85,786万元,转移性支出12,91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200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51,065万元。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部分中央和省级专项转移支付补助下达较晚,部分项目跨年度实施,当年难以形成支出,需结转下年按规定用途使用。

全州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7,790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70,569万元,增长91.4%,比上年决算数增加47,968万元,增长48.1%;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0,957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71,290万元,增长71.5%,比上年决算数增加49,596万元,增长40.9%。

全州地方财政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147,790万元,转移性收入26,73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2,583万元,收入总计187,108万元。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170,957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6,151万元。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列收列支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尚未结算相应成本费用和提取跨年度使用的专项基金。

(二)州本级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州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2,588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9,621万元,增长15.3%,比上年决算数增加11,564万元,增长18.9%。州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66,477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27,502万元,增长19.8%,比上年决算数增加37,796万元,增长29.4%。

州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2,588万元,转移性收入777,75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4,088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6,605万元,调入资金4,038万元,收入总计915,078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66,477万元,转移性支出706,591万元,债券转贷支出13,858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8,152万元。主要是由于部分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预算下达较晚和少数项目跨年度实施形成结余。

州本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198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增加21万元,增长0.3%,比上年决算数减少4,471万元,下降38.3%。州本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102万元,比年初预算数减少4,555万元,下降59.5%,比上年决算数减少7,059万元,下降69.5%。

州本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7,198万元,转移性收入26,735万元,上年结余收入7,813万元,收入总计41,746万元。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3,102万元,转移性支出28,431万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10,213万元。结余资金的形成,主要是列收列支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尚未结算相应成本费用和提取跨年度使用的专项基金。

以上均为州内决算数,待省财政厅批复我州年度财政决算后,部分数据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州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十一五”及2010年主要财政工作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期间,全州各级各部门在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强农、兴工、扩城、活商、固基、和谐”工作重点,积极抢抓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齐心协力战胜“8·30”地震、“11·02”特大泥石流、“7·09”地震、“2·25”地震、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等重大困难和挑战,推动财政工作在复杂多变和困难重重的经济形势下,取得了极为不易的好成绩。一是财政综合实力增强。按现行统计口径计算,全州地方财政总收入由2005年的36.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6.5亿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18.9%,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45亿元目标,10县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均突破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5年的12.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7亿元,增长了1.5倍,年均增长20.1%,提前2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20亿元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由2005年的35.6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8.6亿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25%,提前3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45亿元目标。二是财源培植成效明显。“两烟”财源进一步巩固提升,2010年“两烟”完成财政收入50.9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2倍,年均增长17.3%,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58.9%,对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5.9%,仍然是全州财政增收的主导因素。与此同时,德钢、楚雄矿冶、滇中铜冶炼厂等一批“非烟”财源得到培植,“非烟”收入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37%提高到2010年的41.1%。三是财政支持经济发展作用充分发挥。州财政累计安排下达经济建设资金98.9亿元,夯实了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了重点产业发展。共争取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和中央预算内项目677个、上级财政资金22.38亿元,州县财政及时筹集配套资金6.3亿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了重要作用。州财政累计完成工业发展支出6.5亿元,其中州级财政安排1.2亿元、争取到上级财政扶持资金5.3亿元。税务系统累计减免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种税收22.7亿元,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完成州政府信用合作贷款29亿元,成功发行企业城投债券15亿元,其中由州政府使用并负责偿还9亿元。州政府信用合作贷款和由州政府使用并负责偿还的企业城投债券,主要用于中央和省重点项目配套,其中投入青山嘴水库3.9亿元、其他水利建设项目3.2亿元、通乡油路2.8亿元、元双公路3亿元、楚广高速公路3.6亿元、昆广铁路复线征地拆迁0.2亿元、德钢2.3亿元、奕标水泥0.4亿元、滇中楚雄特色大城市1亿元、禄丰世界恐龙谷0.9亿元、州职教中心7.1亿元、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2.6亿元、教育改革项目0.4亿元、楚雄师范学院新校区扩建0.3亿元、州文化活动中心1.5亿元、州广电中心建设0.2亿元、州医院新区0.3亿元、政法部门迁建1亿元、“两污”处理0.3亿元、州开投公司2亿元。四是公共财政体系逐步完善。2010年与2005年相比,全州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了2.4倍、教育支出增长了1.6倍、医疗卫生支出增长了3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了2倍、公共安全支出增长了1.6倍。省、州对县市的转移支付补助累计达231.8亿元,2010年比2005年增长了3.2倍,其中州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增长了1.1倍。五是科学理财水平明显提高。预算编制和管理进一步向科学化精细化转化;全州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了部门预算管理;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部门和单位分别由2005年的126个和295个增加到2010年的698个和1,222个,实施改革资金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05年的47%提高到2010年的61%;全州103个乡镇全部成立了村级会计代理服务机构,1,095个村(居)委会全部纳入了委托代理。

围绕州委工作思路和州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任务目标,2010年主要做了以下财政工作。

(一)全面加强收入组织,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

紧紧围绕州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目标,全面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着力增强财政保障能力。一是落实征收任务。科学制定收入预算,层层分解征收责任;及时将任务目标分解到各征收机关,增强征收机关责任感;完善收入考核办法,加强跟踪考核,调动征收机关积极性;坚持财税运行联席分析制度,密切关注税收收入,尤其是主要税种收入变化,及时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财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强化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定期深入重点纳税企业调查了解生产经营及纳税情况,加强重点税源监管,完善纳税评估,改进纳税服务;全面清理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取消到期的减免税政策;实施和谐稽查,严格依法治税,确保应收尽收。国税系统组织收入559,151万元,完成州政府下达任务的107.7%;地税系统组织收入254,333万元,完成州政府下达任务的108.5%。三是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认真编制并及时下达非税收入征收计划,建立完善征缴信息系统,定期与重点执收单位沟通,按月督促非税收入进度,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财政部门组织非税收入199,252万元(含基金),完成州政府下达任务的173.1%。四是积极向上争取。修订实施了《楚雄州争取项目资金工作经费考核安排暂行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向上争取的积极性。全年共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68.9亿元,比上年增加7.2亿元,比2005年的15.6亿元增长了3.4倍,其中争取到一般性转移支付26亿元,比上年增加2.5亿元,比2005年的9亿元增长了1.9倍。

(二)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继续抢抓积极财政政策机遇,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完成经济建设支出26亿元,重点用于农林水、教科文卫、能源交通、环境保护、城镇发展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州级财政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规划费4,540万元,并及早下达拨付,支持各级各部门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共争取到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57个,上级财政资金107,775万元,州县财政及时落实配套资金25,87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二是继续加大企业发展扶持力度。州财政完成工业发展支出28,514,4万元,其中州级财政安排3,637,4万元、争取到上级扶持24,877万元,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好、对财政贡献大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全面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和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税务系统共减免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各种税收47,791万元。三是全面落实扩大消费政策。完成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1,302万元,增长77.7%;兑付家电下乡补贴2,702万元,带动销售2.16亿元,兑付率达99.4%;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6,166万元,带动销售6.22亿元;审核发放汽车以旧换新补贴473.5万元,下达中央2009年度石油价格改革补贴2,990万元。四是切实加大金融协调力度。完成州政府信用合作贷款61,469.5万元,成功发行企业城投债券15亿元,主要用于支持楚广高速公路、州职教中心、德钢技改搬迁、楚雄滇中特色大城市、元双二级公路、州文化活动中心和小(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成立了兴彝村镇银行和7家小额贷款公司。五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制定实施了《楚雄州县域经济合作税收利益分享实施细则》,对州内企业跨县域采购资源性原材料、跨县域合作经营产生的各种税收进行了划分,建立了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新机制。

(三)抗大旱保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随着各种民生刚性支出迅猛增加和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并已进入偿债高峰期,财政支出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面对突出的收支矛盾,坚持把民生支出放到突出位置优先安排保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一是全力以赴抗旱救灾。通过积极安排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动用预备费、努力向上争取、广泛发动和接受社会捐赠等措施,多方筹集并及时下达抗旱救灾资金23,554.68万元。与此同时,强化监管,跟踪问效,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发挥效益,为夺取抗旱救灾全面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财政支农支出415,975万元,增长14.9%,其中完成农林水事务支出162,441万元,增长50.4%。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在渠道和投向不变的前提下,集中用于支持抗旱救灾、农田水利、粮食生产、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等建设。建设“五小”水利工程4万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0平方公里,解决了20.14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624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105个、村容村貌整治30个、农村地震民居安全工程6,600户、易地扶贫搬迁604户,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4万人;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0,08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64万亩,建设经济生态林7,000亩,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户;完成“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投资18,260万元,实施项目857个自然村,硬化村内户外道路1,059公里,受益群众29.3万人。及时足额兑付各项惠农补贴91,518万元,农民人均获得补贴412元。三是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完成教育支出175,768万元,增长17.5%。进一步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小学、初中和特殊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分别由每生每学年300元和500元提高到400元和600元,农村小学、初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分别由每生每学年500元和750元提高到750元和1,000元。扎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积极支持高中和职业教育发展。完成医疗卫生支出109,049万元,增长18%。实施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制定出台了《楚雄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运行补偿办法(试行)》,稳步推进基层卫生系统体制改革。完成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766万元,增长17.2%,支持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支持改造提升乡镇文化站28个,实施村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试点工程63个。安排下达彩票公益金4,196.5万元,大力支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建设。完成科学技术支出6,446万元,增长95.3%,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推广。四是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9,725万元,剔除“8·30”、“7·09”地震救灾资金等不可比因素,增长17.9%。安排资金24,834万元,确保了农村低保对象13.91万人、城市低保对象7.62万人的基本生活;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11.15万人,参合率为95.74%,筹集到位资金29,675.2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5,339.4万元;在全省率先实施了新农合大病补充保险,参保率达51%;全州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39.96万人,参保率达99%,提高了最高报销支付限额;制定实施了《楚雄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贴办法》,安排下达财政补助资金3,116万元,支持南华县和大姚县积极推进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23.1万人。全面落实就业政策,通过“贷免扶补”发放创业小额贷款14,000万元,帮助实现自主创业2,831人,带动就业5,822人;筹集资金381.65万元,帮助33户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9,119个。及时下达廉租住房及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和配套补助3.03亿元,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597.8万元,惠及4,222户低保家庭,发放职工住房补贴400万元。五是不断增强公共安全经费保障能力。完成公共安全支出51,693万元,增长8.8%。认真落实《云南省州(市)级和县级政法机关经费保障标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全面保障综治维稳经费,大力支持平安楚雄建设,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环境。

(四)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着力提高科学理财水平

以提高科学理财水平为目标,着力深化改革,强化监管,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全州974个部门1,579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建立实施了预算编审委员会制度,增强了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制定实施了州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规范了预算追加申报审批;积极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把项目支出预算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开,148个州级部门预算经州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批准后下达执行。二是稳步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全州共有698个部门1,222个预算单位实现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改革资金659,564万元,比上年增长20%;县级以上机关全面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已累计发卡36,726张,其中2010年新增发卡32,843张,报销资金5,300万元,对预算单位现金实行限额管理。三是健全完善加快财政支出进度措施,提高财政支出均衡性。科学安排收支预算,打足收入支出;及时下达支出预算和专项资金,加快项目组织实施及资金拨付结算;提前向县市调度国库资金,改革财政资金结余结转办法,把财政支出的均衡性作为安排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预算的重要依据,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快支出进度,第4季度和12月支出占全年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1%和21.9%,比上年降低了6.3和3.5个百分点,年度财政支出均衡性明显提高。四是改革完善州对县市转移支付办法。坚持兼顾“效率与公平”、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原则,将GDP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编制控制、消化欠拨专款和暂付款、隐形“赤字”等因素作为计算补助的依据。州以上对县市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达25.4亿元,比上年增加2.4亿元,其中州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8,274万元。五是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厉行节约八项要求,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效能政府的部署,认真实施行政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台账,对机构和人员编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接待、楼堂馆所建设、会议、庆典、论坛、通信等重点指标进行严格控制,大力推广信息网络、视频会议和电子政务系统应用,切实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全州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2,053万元,增长12.3%,低于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幅6.9个百分点。六是全面加强财政监管。围绕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各县市财政系统和23个州级预算单位开展了财政督导,实施了强农惠农资金等专项检查;制定实施了《楚雄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规定》,完成了2009年度城市和农村低保2个项目绩效评价。州财政局被财政部表彰为全国会计监督工作先进集体。切实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4,833.89万元,较预算节约资金2,585.69万元,节约率为9.43%。强化国资监管,制定实施了《楚雄州州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实施细则》,严格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启动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开展了国有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对州国投公司新建办公楼底层商铺由中介机构公开拍卖,创下了楚雄市商铺出让价格新高。七是夯实财会基础。大规模组织财会干部培训,开展会计宣传周暨首届会计节活动,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党建工作,努力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八是积极配合省审计厅完成了州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2009年度财政决算审计。省审计厅在审计报告中指出:审计结果表明,在州委、州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楚雄州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积极推进财政各项改革,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实现了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总结回顾“十一五”及2010年的财税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全州财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后劲不足。虽然“非烟”财源培植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两烟”收入主导财政收入增长的格局没有改变,而“两烟”产业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增长空间较为有限。与此同时,虽然德钢节能减排、云冶钛加工、滇中铜冶技改、昆钢钛材加工等项目的建成投产,将会形成新的财政收入增长点,但由于增值税改革,受工业设备购置进项税抵扣影响,新的财源对财政增收贡献仍然较小,财政增收能力短期之内难以得到较大提升。二是收入结构不合理,财政自主能力弱。2010年,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分别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35.5%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28.3%,有64.5%的地方财政总收入都为上级收入,有71.7%的财政支出需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比重高,2010年占到20.3%,一次性收入和“列收列支”的收入较多,真正可自主支配的财力十分有限,影响了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效供给。三是刚性支出增长迅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虽然财政收入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但由于工资与津补贴增加、保险金与医保比例提高、民生政策范围扩大与标准提高,财政刚性支出增长迅猛,财政支出增长远远超过了收入增长。加之,为了抢抓扩大内需机遇,落实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和预算内项目配套资金,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并已进入偿债高峰期,许多到期本金无法安排偿付,财政支出压力十分巨大,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四是财政支出均衡性不足,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我州大部分财政支出需要靠上级转移支付来实现,由于体制原因,大部分转移支付项目资金要到下半年,尤其是第4季度才下达,加之部分单位资金分配下达迟缓,少数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导致迟迟不能开工或开工后施工进度缓慢,影响了支出进度和资金使用效益。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全州财政经济发展的环境依然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有利因素包括:一是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国内经济形势总体较好,我州面临着国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中央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和省委、省人民政府把楚雄纳入滇中经济圈加快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加之“十一五”期间建设的一批重大项目已经或即将投产,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较好,为财政增收奠定了基础。二是中央财政将建立县乡政府最低财力保障机制,中央和省级将保障县乡最低财力需求,上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重将会逐步提高,地方财政的自主调控能力将会得到增强。三是从2011年起将预算外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财政收入。不利因素包括:一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未结束,全球经济在中长期内仍将处于中低速增长状态,对国内经济也将造成不可抗拒的影响,尤其是当前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变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州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二是“十一五”期间,我州经济虽然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尤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少,支撑和促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后劲不足。三是外部经济发展环境趋紧与国家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性减收增支因素交织叠加在一起,财政收支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基于对全州财政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2011年我州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州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方针,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保有压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政府性基金预算,探索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规范和加强政府债务监管,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为改革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全州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352,878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45,899万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216,080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130,294万元,增长12%。

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2,878万元,转移性收入823,88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51,065万元,调入资金2,180万元,收入总计1,230,012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16,080万元,转移性支出13,932万元。收支持平。

全州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33,381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减少14,409万元,下降9.7%。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68,446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减少2,511万元,下降1.5%。

全州地方财政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133,381万元,转移性收入18,91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151万元,收入总计168,446万元。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168,446万元。收支持平。

(二)州本级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1年,州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80,359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7,771万元,增长1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179,800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13,323万元,增长8%。

州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359万元,转移性收入847,50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8,152万元,调入资金1,500万元,收入总计957,515万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9,800万元,转移性支出777,715万元。收支持平。

州本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5,91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减少1,283万元,下降17.8%。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60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503万元,增长80.7%。

州本级地方财政基金预算平衡情况是: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5,915万元,转移性收入18,91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0,213万元,收入总计35,042万元。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5,605万元,转移性支出29,437万元。收支持平。

2011年,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分别按增长15%和12%安排,已充分考虑了影响财政收支的各种因素,是按照积极稳妥、全面完整、量入为出、确保平衡的原则来安排的,充分体现了统筹兼顾、有保有压、确保民生、力保重点、支持改革与发展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方针。

四、“十二五”财政发展思路及2011年财政工作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围绕全州改革发展大局,“十二五”全州财政发展的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州委的工作思路,加大财源培植,强化收入征管,改善收入结构,实现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积极向上争取,着力增强地方财政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财税调控职能和杠杆作用,引导银行和社会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加大优势特色产业培植力度,着力推动经济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投入,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着力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财税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和机制,务求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进一步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全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根据“十二五”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力争“十二五”期间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分别达到174亿元、62亿元和218亿元。

围绕“十二五”财政发展思路和2011年预算目标,2011年要着力做好以下财税工作。

(一)以强化收入组织为核心,确保收入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根据州委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全州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要求,2011年全州地方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目标均为15%。由于基数的增大和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政策减收影响,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艰巨,但同时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各级财税部门一定要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确保完成各项财税增收目标任务。各县市人民政府也要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圆满完成州人民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落实任务和强化收入征管。2011年,全州国税系统收入任务643,073万元(州口径,下同),地税系统收入任务295,798万元,财政系统非税收入任务189,209万元(含基金收入)。各级财税部门要层层落实征收任务计划;税务部门要细化税收执法责任,加大税收执法检查力度,坚持依法征税,创新纳税服务手段,构建公正公平、优质高效、和谐共赢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坚决做到应收尽收,确保收入任务圆满完成。三是加快非税收入征管改革。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编制2011年中央预算和地方财政预算的通知》和《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将预算外收入(教育收费除外)纳入预算管理;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改革公共资源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国有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严格核算土地开发成本,防止土地资产流失;改革差额和定额补助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管理方式,杜绝“两头通吃”等影响社会公平的行为。四是继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认真执行《楚雄州争取项目资金工作经费考核安排暂行办法》,做好争取上级资金保障;及时掌握上级投资补助政策动态,科学储备项目,扎实做好项目争取工作;继续加强向上级财政部门的汇报沟通,全力争取上级财政各项转移支付支持。

(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建立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继续落实各项刺激消费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完善信用体系,提高消费信贷规模和比例,改革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全州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二是切实加大产业培植力度。牢固树立“产业富州”理念,正确处理产业培植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投入的关系。高度重视和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分利用国家财政资金政策优势,通过争取上级财政资金解决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需求;千方百计挤出资金,集中用于支持烟草、冶金化工、天然药业、绿色食品加工和文化旅游五大重点产业发展,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三是支持加快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政府土地资源优势,以市场化为基础,充分利用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对土地收储开发,实现政府对土地收储、一级开发和出让的“垄断”,科学确定建设规划,公开市场化出让成熟土地,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以土地换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和城市化发展,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四是着力改善投融资环境。抓住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机遇,拓宽企业发展融资和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着力破解“三农”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继续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支持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二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发展;继续健全完善教育资助制度,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三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四是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农村基层为重点,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五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可靠、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有效运营机制及严格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六是大力促进就业。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鼓励自主创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充分就业。

(四)以科学发展为目标,继续深化财税改革

一是落实和推进税制改革。根据国家、省和上级财税部门的部署,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各项税制改革。二是深化和完善州对县市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十二五”省对州市财政体制,合理划分和确定州与县市的财政收支范围,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州对县市财政体制;按照科学设置、合理搭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原则,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同时充分考虑经济增长、依法科学理财等因素,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效率与公平兼顾、规范透明的州对县市转移支付制度。三是继续深化预算编制管理改革。建立健全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组成的财政预算体系;以动态基础数据为依据编制部门预算,坚持“零基预算”办法,严格按项目规模数量和标准定额编制项目支出预算,建立滚动动态的项目库,夯实预算编制基础;深化收支分类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建立健全完整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加快预算公开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四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不断拓展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全面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预算单位所有资金账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实行动态监控管理;继续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提高公务消费的透明度;推进“财税库银”财政收入电子缴库横向联网,实现州、县市财政与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决算、管理“网络一体化”;完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增强政府采购透明度。

(五)以绩效评价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理财进程

一是建立健全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建立项目预算安排与项目执行效果评价有机联系的财政绩效管理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财政预算安排挂钩。二是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紧紧围绕财政收支管理,拓宽财政监督检查的领域和范围,把财政监督由重事后监督为主转变为全过程监督、由微观监督转变为宏观监督、由突击性监督转变为日常监督、由对外监督转变为内外并重监督;加大违法违纪问题处罚力度,切实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维护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财经法纪的严肃性,进一步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三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建立政府债务统一管理的预算制度,加强地方财政债务风险监控;按照“责、权、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原则,对政府债务进行总量控制;合理确定政府债务结构,降低利息成本。完善偿债准备金筹措办法,鉴于当前州级财政利息负担较重,且进入偿债高峰期,还本付息压力加剧的情况,建立完善偿债付息的预警计划机制,高度重视债务还本付息,集中财力,列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本级政府还本付息资金,建立偿债准备金;利用市场化机制,有计划加快闲置国有资产及土地公开拍卖变现,拓展偿债准备金筹集渠道。作为债务承贷主体和项目建设业主,要主动积极做好偿债和展期、借新还旧、争取上级补助资金、拉长偿债期等工作,维护政府信用,缓解偿债压力。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做好2011年的财税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全州各级财税部门将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州纪委,以及社会各界的有力监督和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努力开创财税工作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推动全州跨越式发展。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