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这十年 |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推动社会保障行稳致远

日期:2022年10月19日 15:07     来源:    作者:    关注: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推动社会保障行稳致远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深情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年来,财政社会保障部门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行稳致远。

 


 


 


 

 

围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更好地落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

 


(一)基本建成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人民群众在面对各种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一是实现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全民覆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10.3亿人、13.6亿人。二是稳住就业这个最大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全国就业人员稳定在7.4亿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每年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三是兜底保障网更密更牢。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737.8万人、农村低保对象3474.5万人领取基本生活补助。四是大力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闻令而动、听令即行,及时出台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以最快速度拨付相关补助资金,确保人民群众不因担心费用问题而不敢就诊,确保各地不因资金问题而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指出,“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医保局、财政部等部门及时出台有关政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实现人民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2012—2021年,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累计达23.1万亿元,年均增长11.6%;卫生健康支出累计达13.76万亿元,年均增长10.1%,均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社会保障再分配调节的精准度也不断提高。一是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2016年起,统一安排、同步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达到平均每人每月3366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达到平均每人每月179元。二是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持续强化,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021年的580元。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70%和80%左右。困难群众在享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后的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三是社会救助等标准逐年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国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11.4元和530.2元,比2012年底分别增长了115.5%和208.2%。城乡低保平均标准之比从2012年底的1.92:1下降到2021年底的1.34:1,保障水平差距明显缩小。四是退役安置等工作迈上新台阶。改革创新退役军人安置方式,建立逐月领取退役金制度,完善退役金待遇确定机制。持续大幅度提高800余万名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支持解决200余万退役士兵社会保险断缴问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纪念年份,向全国抗日老战士、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金。


(三)涵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能。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支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制度性降费、规范政策执行和阶段性减免并举,优化市场主体发展环境。社保总费率从41%下降到33.95%,其中企业费率从30%下降到23.45%。统一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费率,规范缴费基数政策,营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2018—2021年共减免社会保险缴费2.4万亿元,其中2020年实施“免、减、缓、降”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二是为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指导各地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提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支持建立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支持开展补贴性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推动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创新驱动发展筑牢人力资本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三是全民身体素质、健康素养显著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2012年的25元提高到2021年的79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支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将可预防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2021年,我国正式获得世卫组织消除疟疾认证,疟疾感染病例由20世纪40年代的3000万减少至0。


 


 

 

围绕社会保障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地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要求

 


(一)服务保障机构改革。提高政治站位,立足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服务保障国务院机构改革。一是做好机构改革涉及对口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认真审核、及时安排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医保局、国家疾控局等新组建部门的开办经费,高效办理部门预算调整、指标划转、资金拨付等工作,支持机构改革平稳落地实施。二是支持构建高效统一征管体系。建立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深入推进社会保险费征收体制改革,加强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坚决落实稳定缴费方式、“两个不得、一个务必”等要求。三是完善机构改革配套社保政策措施。认真研究机构改革涉及相关机构、群体的保障问题,及时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措施,支持机构改革加快落实落地。


(二)落实财税体制改革部署。贯彻落实财税体制改革部署,积极发挥现代财税体制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强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财力保障。一是完成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从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能力建设四个方面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2018年7月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医疗卫生成为第一个开展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二是明确养老保险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养老保险方面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相关要求,适当加强中央养老保险事权,建立养老保险基本要素中央统一管理机制、地方财政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投入长效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在养老金调标、缺口分担、自行出台政策等方面的支出责任。三是落实国防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将义务兵家庭优待金由地方财政事权调整为中央和地方共同财政事权,明确中央财政按人均1万元的标准对地方给予定额补助,有效解决了各地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差异较大、地方财政负担不平衡等问题。同时,参与制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地区标准备案暂行办法,规范民生支出管理。


(三)推进社保领域重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狠抓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自2018年起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保发放能力。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施方案》,自2022年起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科学实施全国统筹调剂,解决地区间基金结构性矛盾,有效防范基金运行风险,推动制度更加公平可持续。深入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工作,截至2021年底平均投资收益率达到6.49%,更好实现基金保值增值。支持建立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二是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层层推进“两票制”“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改革,持续巩固改革成果。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补助政策,支持公立医院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支持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缓解跨区域就医难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深入总结提炼、大力支持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三明医改形成的典型经验给予高度肯定,强调指出:“三明医改体现了人民至上、敢为人先,其经验值得各地因地制宜借鉴。”三是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努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三重压力叠加等内外部风险挑战,全力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做好资金保障,支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大规模、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创新政策措施,适时适度预调微调,通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支持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加大就业扶贫政策实施力度,推动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畅通失业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围绕社会保障法治化进程,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

 


(一)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执行新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保障法制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社会保障运行。一是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形成覆盖全部险种、完整统一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10多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资金分配、下达、使用等全链条各环节。牵头出台《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办法》,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二是提高预算管理规范性和透明度。健全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汇审机制,提升预决算编制质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备案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并按要求公开。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月报制度,定期分析基金运行情况。三是提高绩效评价质效。规范并推动绩效评价工作标准化,提高绩效评价结果横向可比性。开展社会保障领域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指导对口部门从紧从严管理部门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开展全过程绩效评价。


(二)依法维护社会保障资金安全。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侵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侵害社保资金安全,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理,甚至有可能侵蚀人民群众对社保制度的信心。为此,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持查纠并举、以案促改,筑牢社保资金“安全网”。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参与制定《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配合修订《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完善相关业务经办操作规程,推动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和个人守信相结合。二是形成监管合力。支持部门加强能力建设,开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行动。指导地方梳理薄弱环节,深入排查基金管理风险,加强数据比对,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无死角,保持高压态势,形成有效震慑,营造维护资金安全、抵制违法违规行为的浓厚氛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三)加强社会保障立法研究储备工作。持续加强社会保障立法的调查研究、政策储备等工作,以良法促善治。一是“走出去”。聚焦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长期护理保险等试点地区和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可持续性等重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选取小切口来精准解剖,形成改革思路和工作思考,为有关问题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引进来”。从高校、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遴选理论功底扎实、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建财政部社会保障人才库,集中攻关重大理论课题和改革任务。与国际组织、高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开展新形势下退役军人保障政策体系、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政策等课题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完善社会保障立法提供政策建议。


 


 

 

围绕完善社会保障治理体系,更好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一)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度演进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体现了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我们坚持深学细照笃行,做到学而懂、学而信、学而用。一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一刻也不放松。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长期政治任务。坚持全面系统学,不断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的理解,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及时跟进学,对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常学常新、学深悟透。二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一刻也不停歇。坚持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对于财政社会保障相关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行清单列示、台账管理、办结销号、定期通报,跑好第一棒,跑出加速度。三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工作一刻也不间断。对党的创新理论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和作出的重大判断、重大部署,深刻领会精神要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全面对照财政社会保障工作,创造性推进改革发展。


(二)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做好财政社会保障工作的力量之源。一是牢记初心使命,感召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从服务对象看,社会保障服务于“生、老、病、死”,每一位群众都离不开社会保障;从支出规模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做好财政社会保障工作,既是特殊的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财政社会保障条线干部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人民服务。二是过好组织生活,引导干部。司领导坚持“一岗双责”,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定期专题讲授党课,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司领导班子严格落实抓党建工作责任制,鼓励党小组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社会保障司党支部打造的“民生月评会”被评为“财政部十大学习品牌”。部领导在《旗帜》杂志发表的署名文章,指出社会保障司党支部的“四为民”工作法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人民日报》头版文章《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中,报道社会保障司“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事例。三是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干部。创新实施“三三”支部工作法,通过党建学习制度化、思想教育特色化、青年座谈定期化,激发干部明理崇德动力;通过定期培训、多岗锻炼、青年导师机制,激发干部成长进步动力;通过提供平台、指导、激励、关怀,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动力。


(三)把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践行“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上下更大功夫。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理解“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做好财政工作第一位的要求”,认真落实部党组“做好财政工作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在讲政治上要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的指示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二是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同向发力。强化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不断提升做到“两个维护”的定力和能力,提升把握方向、辨别是非、防范风险能力,提升谋大事、作决策、抓落实能力,为组织建设“铸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大兴育才用才聚才之风,畅通能上能下的双向流动渠道,打造一支立场稳、站位高、视野宽、能力强的干部队伍。社会保障司党支部多次被评为财政部先进党支部。三是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同步推进。深刻认识到财政社会保障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党的光荣传统和部史部风滋养党性修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加强关键少数、关键环节监督。增强红线意识,落实谈话提醒制度,常态化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着眼强化权力监督制约、防范廉政风险、化解业务风险,全方位积极配合巡视、审计等相关工作,完善巡视、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台账和定期督办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严肃追责、提高震慑。

 

上一条:党的二十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下一条:中国经济 破浪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