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山乡铸忠魂

日期:2018年10月25日 09:48     来源:    作者:    关注:

——记武定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四群”教育工作队员李炳祥

2012年9月11日上午,武定县殡仪馆大厅庄严肃穆、哀乐低沉,因公殉职的武定县森林公安局民警、县委派驻环州乡拉务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四群”教育工作队员李炳祥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3000多名干部群众冒雨前来送别李炳祥同志。在简洁肃穆的遗体告别仪式现场,“扎根山乡铸忠魂,平凡人生写辉煌”的挽联格外醒目。

9月5日晚,连续多天奋战在环州乡拉务村委会白环公路口至桃树村民小组公路建设工地上的李炳祥突发疾病;9月6日凌晨,被送往武定县人民医院紧急抢救,下午4时25分,经抢救无效,因公牺牲,年仅48岁。武定县委副书记、省委派驻武定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陈真永说“李炳祥同志是武定县‘四群’教育中的先进典型,是‘插甸经验’的忠诚践行者。”

沿着李炳祥曾经走过的足迹,我们踏入环州乡的大山深处,去追寻这位好民警、新农村建设和“四群”教育工作好干部留下的那些感人的故事……

心系群众解民忧

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凝重的晨雾在大山中弥漫。通往拉务村委会桃树村的路坡陡箐深,崎岖难行。近一个小时的跋涉已使我们疲惫不堪。但桃树村就在眼前,我们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桃树村,是李炳祥生前最后工作过的地方,也是拉务村委会唯一不通村组公路的村子。这个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傈僳族小山村有2个村民小组55户、268人,村民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马和骡子,每逢阴雨天根本无法通行。村里烤烟、青豌豆、核桃等农特产品运出去,建材、生活用品等运进来靠的是人背马驮。看着山顶上炊烟袅袅的村庄,我们不得不佩服傈僳族人这种以山为伍的豪情……

在村口,我们遇到了骑着摩托车刚卖完烤烟回家的村民马洪奇,他告诉我们,以前村里的路不通,去卖烤烟要人背马驮,天不亮就出门,到晚上才能卖完回家。现在路修通了,骑上摩托车一天可以卖两趟。说起路不通吃的苦来,72岁的村民李文芬很有发言权,她说,因不通路,自家种的洋芋、辣椒、大白菜等吃不完都运不出去卖,到乡街上买点盐巴、肉及日常生活用品等都要走上大半天时间,我就盼望着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路修通。

要致富,先修路。在了解到桃树村群众的迫切期盼后,同是大山里走出来的李炳祥深有感触:“没有路,谈什么发展都是空话。”在他的提议下,经过村民大会反复讨论后,修路被列为头等大事。李炳祥和其他两位驻村队员在深入,了解村情,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积极向上级反映情况。经过不懈努力,从有关部门争取到7万元资金购买施工材料,并由群众投工投劳参与修建。8月初,全长3.7公里、全村人梦寐以求的桃树村进村公路开始动工。天天在山路上挥锄舞铲是辛苦的,面对部分村民因修路占到自家田地、家里缺乏劳动力等问题,李炳祥白天在工地上带领村民修路,确保施工安全;晚上就去村民家中走访,耐心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鼓励大家不要打退堂鼓。

山路伸向山外,喜悦涌进心头。在艰苦的环境中,李炳祥始终坚守岗位,忘我工作。过一个多月的奋战,9月初,进村公路初步通车,摩托车进来了,拖拉机也开进来了……桃树村从此告别了多少辈人“交通靠走、运输靠人背马驮”的历史。

“要不是为了急着早日挖通我们村委会至桃树村这条唯一不通的乡村公路,李炳祥也许不会走。”站在等待竣工验收的桃树村进村公路旁,拉务村委会副主任马文祥悲痛地说。

百姓喝上“救命水”

“永远想念共产党,吃水不忘建池人。”这是我们在桃树村蓄满山泉的蓄水池上看到的标语,这或许也是村民们对李炳祥的怀念。

60岁的村民马从福拎着塑料桶来取水,他告诉我们:“以前去村下背水往返一趟要一个多小时,现在有了水池几分钟就可以把水取回去了。”尽管现在家里养了40多只羊、5头猪,,马从福一点也不用担心没水喂,他感叹着说:“以前人畜饮水困难,都不敢养这么多牲畜,现在没问题了。村里修建的水池和抽水站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共产党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啊。”

李炳祥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

要求自己。在1984年6月26日的转正定级申请中,李炳祥这样写道:工作不是名誉好听,也不是升官和发财,而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自己能够做的工作,有一份力量发一分光。”正是有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追求,李炳祥平凡的人生里有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

2月28日,新农村建设、“四群”教育工作队驻村后的第二天,得知桃树村人畜饮水困难,村民只能从离村200米远的山下靠人背马驮取水的消息后,李炳祥就和另外两名指导员到桃树村了解情况。看到群众饮水困难的现状后,李炳祥心急如焚,组织村民商议,多次跋山涉水带领村民寻找水源,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

在李炳祥等的积极努力下,向有关部门争取到抗旱资金8万元用于解决桃树村的人畜饮水问题。有了资金,干活就有了底气。李炳祥和驻村队员一起发动群众搬运材料,组织群众投工投劳1400多个,仅用25天就建成大水池和抽水站,解决了桃树村人畜饮水困难。在通水庆祝会上,他语重心长地对村民们说:“干旱的最大原因就是植被减少,以后大家要多种核桃,发展养殖业,减少植被破坏,如果我们再不保护树木,今后子孙后代们可能就真的没有水喝了。”“炳祥是个实干的人,为了我们村早日修好路、喝上干净卫生的水,他带病坚持跑资金、协调工作,带着我们一起干,他的执着让我们深深感动。”桃树村村民小组长李跃武哽咽着说:“炳祥虽然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要学习他的精神,带领村民维护好蓄水池、抽水站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早日脱贫致富。”

真情奉献赢口碑

“我们村在整烤烟连片规划的时候,李炳祥天天来帮我们拉线、理墒、移栽烤烟,有时我家忙着还去帮我家煮饭、喂猪,就像我们的家人一样。”正在自家烤房前忙着编烟的哈打村民小组村民李从祥告诉我们。

李炳祥驻村后,把村组和田间作为第一现场,跋山涉水,走村串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跑遍了拉务村委会的所有村民小组,与村民促膝交谈,宣传政策法规,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所需、所急、所盼,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作之余还不忘发挥特长,自购理发工具,无偿为村民理发。驻村的日子,村委会是他的根据地,村民家则成为他的“窝子”。他每月平均驻村24天,农忙时节月月“出满勤”。他总是对村干部说,你们要协调好村委会工作与自家的生产,还是抽点时间回家抓好自家的生产,班由我来值,饭由我来煮,时间长了,村干部、一起驻村的队员们和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炊事班长”。

李炳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会尽自己所能,为群众办实事。从当指导员的那一天起,他就把指导员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和完成。短短的几个月里,他就被群众视为“自家人”。工作队驻村不久,正赶上烤烟备耕的农忙时节,李炳祥就到村里帮助群众劳动。在拉务村、鱼塘村拉墒的那几天,无论是谁家的活,他都当作自己家的事情认真去做,在村里壮劳力外出打工较多的情况下,他成为了该村名副其实的壮劳力。4月22日,在帮助村民普胜科家干劳动时,普胜科悄悄到村中小卖部买来矿泉水送给他们,李炳祥不肯喝,说:“我们带有水壶,你还要供子女上学,而且我们有规定,不能增加群众的负担,不用花这些钱。”他就是这样一个一块钱都要为乡亲们节省的人。

李炳祥时刻把群众挂在心上,群众也对李炳祥报之以亲人般的感情。拉务村家家户户都认识他,只要他在村里,村民们都争着喊他到家里吃饭。村民们说,他每次驻村,都会到家里坐坐侃侃白话,几天不见他来还想念他。作为傈僳族干部,李炳祥用本民族语言同群众沟通,每句话都说到群众的心坎上,在他的宣传、带动下,桃树村的架水、修路和鱼塘村、拉务村的烤烟连片种植等工作开展十分顺利,群众的积极性前所未有的高涨。拉务村村民小组长白洪顺说:“在李炳祥反复宣传动员后,我们村原来不种烤烟的9户农户也开始种了,全村烤烟种植面积从去年的240亩扩大到今年的300亩。”

在村民的印象中,李炳祥衣着朴素、性格内向、平易近人,

他默默地干活、吃饭、思谋,没有豪言壮语,却有实实在在的行动。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驻村队员,给拉务村干部群众留下了许多难以抹去的记忆。2012年3月13日,李炳祥一回到拉务村,就忙着去整理村委会内一块长满杂草的空地,原来是他买来了一些蔬菜籽种,种在菜地里,蔬菜成熟后,又及时种上一茬;驻村期间,他每天一早起来就与工作队员一起打扫村委会的卫生,树好乡风文明的形象。拉务村党总支书记、主任李从明说:“李炳祥是人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是真正把拉务村当成了家。”

“桃树村群众主要的经济收入是种植烤烟、养殖业等,2002年该村曾发生过泥石流,为保护好生态,防止水土流失,要着手建盖集群式烤房,用煤代替柴,解决烤烟烘烤问题。”“鱼塘村马正荣家有劳动力2人,经济收入单一,全年毛收入约1.5万元,要积极带领村民推广科技措施,不断提高烤烟生产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民情日记“记”民情,每到一户农户家,李炳祥都会在《民情日记》上认真地记录着,具体到访谈时间、访谈地点、参加人员、访谈内容和指导员意见建议等,哪家有几个孩子上学、哪家有几头大牲畜、哪家的养殖业需要扶持,每一个问题他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在短短的7个月时间里,他用真情和汗水把名字镌刻在拉务村干部群众的心里。

扎根林区甘当森林卫士

从拉务村委会出发到万松山林区管护所,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万松山林区管护所驻地海拔2600多米,高寒冷凉,人迹罕至。来到万松山,六万多亩森林郁郁葱葱,松涛阵阵……这里是李炳祥工作了25年的地方。

树扎根才长得茂盛,人扎根下来才会更好地工作。或许是从万棵林木上学会了扎根,为了守护好万亩森林,李炳祥全身心地投入,毅然把家搬到了万松山护林点,将年幼的女儿和儿子送到距离林区派出所5公里外的乔山小学寄读,每天放学后,只有姐弟俩留在寂静的校园里,自己拾柴生火、挑水做饭,每当周一他送孩子去学校时,幼小的儿子总是扯着他的衣角,哭闹着不让父亲离开……“我小的时候不懂事还抱怨父亲,慢慢的长大了,也逐渐理解了父亲。他是我心目中的好父亲,我要像父亲一样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说起往事时,李炳祥的儿子李春兴强忍悲痛地说。武定县森林公安局政委杜春明告诉我们,因为坚守岗位,在林区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李炳祥患了小病总是自己挺着,还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打针,有一次感冒自己打针后由于卫生条件差,臀部针眼发炎,没有及时医治,导致严重感染,最终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武定县森林公安局职工李永德是与李炳祥同一年参加工作的,他说:“李炳祥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令人感动。”据介绍,李炳祥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是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并供他上学。因为忙于工作,他几乎从未在父亲身边好好尽过一天孝,即便在父亲病重的时候,他也没能回去照顾,只在父亲去世下葬时才匆匆赶回家见了老人最后一面,把父亲安葬后的第二天便又赶回了万松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心有大爱者,义薄情天!

扎根林区一线,与青山为伴,甘当森林卫士。从一名普通的森林公安民警到万松山林区派出所所长,李炳祥无怨无悔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20多年来他把家搬到了深山老林,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捍卫着六万多亩林区的安全。在万松山林区派出所工作期间,他常常带领护林民警早出晚归,巡山护林,维护林区治安,徒步在林区开展“天保”、“绿盾”、“南方二号”等专项行动,共侦破各类案件403件,打击违法犯罪人员781人,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10余万元。李炳祥把青春毫不保留地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把热血播撒在了万松山的莽莽林海,使万松山国有林区原始林种、物种和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完整保留,使环州万松山成为镶嵌在武定西北的一颗绿色明珠。

扎根山乡铸忠魂,平凡人生写辉煌。李炳祥参加工作28年来,先后在武定县插甸乡箐门口木材检查站、万松山护林点、万松山林区派出所、武定县森林公安局等站所或部门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担当起万松山林区的守护神、森林防火的标兵。在单位动员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四群”教育工作队员时,李炳祥主动申请去基层一线,在山高、坡陡、箐深、交通极为不便的环州乡拉务村委会,他把村组和田间作为第一现场,深入群众、贴近百姓,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李炳祥走了,他走得如此匆忙,28年来,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坚守了“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信念,用自己年仅48岁的生命诠释了“忠诚、扎根、坚守、务实、奉献”的真正含义,他用平凡质朴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李炳祥的名字,筑起青山永远不倒的丰碑。

链接:2012年10月,中共楚雄州委发出了在全州广大干部中开展学习李炳祥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号召;12月,楚雄州人民政府追记李炳祥同志二等功。2013年8月,公安部追授李炳祥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楚雄日报社 赵文丽)

上一条:国家领导人的廉洁小故事
下一条: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水稻站站长李开斌:让老百姓多收一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