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岩松:
这个问题我来补充一下,刚才,邹宁副厅长给大家介绍了疫情防控资金保障的情况和支持医疗卫生公共服务能力的情况。从云南来讲,特别是从财政部门来讲,全力以赴、不惜一切代价保障疫情防控资金的需要,坚决保护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2021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以及应对瑞丽多次频发的疫情过程中,除了中央的支持外,尽管省级财政支出压力很大,但仍依法统筹相关财力支持瑞丽、支持25个边境县的疫情防控,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三年筹措100亿元支持提升基层公共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云南优质医疗资源的配置。
下一步,在推进健康云南建设方面,云南省财政部门将进一步筹措资金,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包括对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的支持,把这项工作由县城向乡村延伸,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推动云南省城乡人居环境有明显的变化,美丽的县城、特色小镇、鲜花盛开的村庄将形成最美丽省份云南最靓丽的名片。
云南网记者: 请介绍一下财政部门在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成效,以及下一步打算?

云南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杨昆:教育历来都是大家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财政高质量的投入,这个问题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解决幼儿园入学难、入学贵问题。随着三孩政策全面放开,现在幼儿入学的问题已经成为焦点,财政在支持学前教育上:一是继续扩充普惠性的办学资源。2021年,省级筹措资金8.7亿元,支持落实2021年省政府十件惠民实事中增加200所幼儿园、4万个学位的任务。对新建或租建在园幼儿30人以上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省级财政分别给予每生每年3000元或1500元的资金奖补;稳定办园后,按上年在园幼儿数每年继续给予每人200元奖补。二是提高保教质量,按照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核拨经费来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三是省级财政按照每生每年300元的标准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予以资助,现在资助面已经从10%提高到30%。
第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保基本强安全。2021年,省财政筹措152亿元,落实567万名中小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为48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提供营养膳食。从春季学期起,提高小学阶段国家规定课程免费教科书的标准;从秋季学期起,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800元提高至1000元。筹措下达14亿元,支持各地完善视频图像采集装置、一键式报警装置、防卫器械等设施,促进校园安防设施建设达到国家要求。二是固均衡、提质量。2021年,筹措24. 58亿元,继续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两类学校”和大班额问题,以及25个边境县改善和巩固边境地区的学校办学能力条件。
第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保证。财政部门积极落实好教师的工资、培训、奖励等待遇的保障。省级安排5000万元,对从教20年以上的500名乡村优秀教师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筹措资金13. 7亿元,落实约2万名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政策,对乡村教师补贴政策落实到位的州市给予奖补。每年投入6亿元,落实集中连片特困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支持国培计划、万名校长培训计划及青年教师培训、职业教师素质提升等培训,推进义务教育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改革,各地财政也因地制宜制定了职级奖励差别化绩效政策。
第四,支持一流大学建设。安排高校本专科生均经费91亿元,继续保障生均经费平均达到每生每年1. 5万元。安排21亿元,支持做好高校11项资助政策,在前期投入25亿元保障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上,从2021年起,三年内按照每年8亿元支持云南大学加强“双一流”建设,安排3亿元支持昆明理工大学创建“双一流”,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11所高校进行基础核心学科的建设。加大对高校的支持力度,从2021年起,分3年安排30亿元奖补资金,引导和激励高校化解债务,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
除了以上这四个方面外,财政在高中教育补短板、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如,2020年至2022年,三年投入105亿元补齐高中短板;“十四五”期间,每年拿出10-2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2018年以来,全省每年财政投入教育资金都超过了1000亿元,极大支持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在杨昆一级巡视员回应的基础上,我再简要补充一下。
云南省财政部门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上,对中央提出两方面的重要要求坚定不移地进行贯彻落实。一是坚决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确保各类各地区教育经费只增不减。二是坚决落实教育经费支出要不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几年云南投入都在5%以上。这两个政策是硬性的政策要求,从云南省财政部门来讲,我们会同教育部门坚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
云岭先锋杂志社记者: 2018年以来,云南省发行了三千多亿新增专项债券,请问云南财政如何加强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发挥好专项债券带动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秀文:2 018-2021年,我省共发行新增专项债券3617亿元,其中,35%的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24%用于农林水利、生态环保、土地储备等领域,15%用于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14%用于物流、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12%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这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有效保障了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需求。省财政厅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一是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指导督促各州市和省级有关部门提高项目储备质量,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债券发行、资金拨付和使用。将资金使用进度与专项债券额度分配挂钩,建立定期通报制度,督促加快资金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建立健全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跟踪问效机制,提升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科学合理分配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向重点项目多、债务风险低、资金使用好的地区倾斜。严格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优先保障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实施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建设需求,重点支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投资拉动作用大的项目。
三是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债券负面清单,负面清单项目一律不申报、不安排。健全专项债券资金动态监控和穿透式监测工作机制,及时掌握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正。建立违规使用处理处罚机制,通过扣减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暂停安排专项债券、调整闲置资金项目、通报负面典型、强化责任追究等措施,切实推进专项债券规范使用。
四是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用好用足专项债券用于项目资本金政策,依法合规引入社会资本,积极撬动有效投资。拓宽重大项目融资渠道,鼓励帮助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进行市场化融资,发挥“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组合带动作用,使新增债券更好服务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刚才,杨秀文副厅长给大家介绍了我们怎么积极开展举债融资的“前门”,为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以及重点项目的推进筹措资金。从财政部门来讲,在债务管理方面还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杜绝违规举债,杜绝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堵违规举债的“后门”。
这几年,省财政厅在“开前门”“堵后门”均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云南省地方政府债券在资本市场上的信用等级是比较高的。
这几年,杨秀文副厅长一直在带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无论是上交所、深交所还是中债中心的债券发行都取得很好的成效,资本市场对云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信心比较足。云南省地方债券资本市场的投资倍数比较高,利率比较低,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推进都筹措了有效的资金。通过开好融资的“前门”,严堵违规举债的“后门”,使云南经济发展能够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省财政厅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岩松:云南省财政管理、预算管理、财政改革都走在全国前列,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财政部对云南连续两年给予奖励。但是,云南因为经济发展基础较弱、州市和县市区的财力状况不佳,要求我们不断地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动缓解财政收支运行比较紧张的局面。特别是最近一两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还有基层一线的干部群众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去年开始深入广泛地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充分借鉴兄弟省份的经验做法,推出了四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个方面,财政厅在税收省级增量方面充分让利给各州市,除昆明、玉溪、曲靖外,其他13个州市省级的税收增量全部委托给州市。“十四五”期间,把省级税收的增量,包括昆明、玉溪、曲靖在内,全部让渡给16个州市、129个县,政策执行后估计每年让利给各州市、县40-50亿,“十四五”后期这个量会更大。通过改革激发州市、县加快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通过产业和经济发展来培植财源,把财政收入的蛋糕做大,更多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促进共同富裕。
第二个方面,从“十四五”开始,省级财政优化支出结构,每年统筹100-150亿元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转移奖补政策,奖补的范围为16个州市和129个县,每年选取70%的州市和县进行奖补,对前5的州市和前30的县要进行重奖,通过奖励,激发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第三个方面,针对云南大部分县级财政比较困难的现状,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制定实施缓解县级财政困难三年行动计划,专门听取一部分县委书记、县长的意见,确保政策措施到了县里能操作、能管用。三年行动计划包括6大行动20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实施基层财政科学决策行动,推动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是实施基层财政保障激励行动,指导基层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增强基层发展动力。
三是实施拓展财政收入来源行动,力争拓宽财源渠道,提升基层增收能力。
四是实施乡村振兴支持行动,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接续乡村振兴。
五是实施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行动,不断强化“三保”保障。
六是实施提升基层财政效能维护财政安全行动,推动基层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守住风险底线,力争在三年内有效缓解基层财政困难。
前三项改革加上实施产业强省财税支持政策,希望通过综合性的措施和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云南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真正实现总书记提出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第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终极目的是规范财政预算管理行为,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一是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机制,依法加大各类财政资源的统筹使用力度,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政策机制。二是着眼长远来构建完善预算编审体系,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编制,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财政支出政策库,完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全面盘活清理存量资金,推进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落地见效。三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以上四项改革,促进云南财政工作水平不断上新台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真正把党和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能、把人民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履行好,把纳税人的钱管好、用好、用出效果。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直各有关部门,指导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即将召开的全省“两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坚定信心决心,用好机遇、优势,应对挑战困难,以更大资金投入力、政策支持力和工作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服务保障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